一个人思想上的”历史局限性”是否无法避免?

一个人思想上的
一个人思想上的”历史局限性”是否无法避免?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5
立即购买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付费阅读

问这个问题就好比在问犯错是否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
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对于宇宙的认知,来源于对宇宙万物的经验总结,所以,人类的知识在宇宙面前永远是有限的,人类在总结经验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看不到铜板另一面的情况,于是,根据自己的所见所得,得出错误的结论。这种情况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宇宙的铜板不是由两面组成的,而是由无数个面组成的。
国外有一种声音认为,中国的文化中,从来没有产生过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文明进步思想。为什么他们要这样说呢?
我们知道,道德经中所展示的许多思想,即使放到今天,也仍然是足以让人震惊和膜拜的。即便如此,道德经仍然在思想上犯下了严重的历史局限性错误。比如: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故以知知邦,邦之贼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小邦,寡民,使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车周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些道德经中大段的精细的文字描述,已经非常清楚的表示出其思想主旨为:统治者应该用愚民的手段来治理民众,使民众思想复古而不思进取,这样就能达到国泰民安的状态。这毫无疑问仍然没有跳出专制统治思想的桎梏,没有看到民众如果获得思想活力,将产生出超强创造能力,并使社会实现快速进步的一面。道德经甚至根本没有看到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而不是循环往复的,这种思想在如下这段话中可以得到清淅的证实:至虚,极也;守情,表也。万物旁作 ,吾以观其复也。夫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情。情,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亡亡作凶。什么是“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道德经竟然认为万物发展是循环往复的过程,而不是螺旋向上的进步过程,这种思想用在治国上,就产生了愚民思想。看不到社会进步了,直接导致中国难以发展出追根究底的自然科学,最终沦为落后国。为什么智者会产生这样的局限性思想呢?源于自古中国就有的“统一执念”,讲究万物都要对称,万物要归一,等等,用在理论研究上则表现为:自圆其说,去找万能钥匙,也就是理论要画一个圈,本质是他们在强行给自己的理论画成一个圈。从而达到理论上的圆满。这种思想执念阻碍了他们通向真理,甚至要叫一位大师承认自己的错误都变得极度艰难。所以国外学者分析认为中国的文化中,从来没有产生过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文明进步思想。便源于这样的文化根本。

假如道德经是某一个人写的,那么这个人必然是智慧超群的,可即便如此,仍然没能避免其犯下历史性大错,更不用说历史上诸多风云人物所造的那些惨无人道的孽了。

 

th 3 - 一个人思想上的"历史局限性"是否无法避免?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