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两周
随着全球第三大数字货币交易所
FTX的破产
来到了最高潮
对于FTX的破产
多数人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他的破产其实并非偶然
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悲剧
而这场悲剧现在还没有结束
更大的灾难正在酝酿当中
有人说这会是币圈的雷曼时刻
也有人说
他即将成为今年股市的最大的黑天鹅
难不成b圈的大结局就要到了
他是否会牵连股市
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呢
今天就跟各位开官
好好聊一聊当前币圈的乱象
以及他的影响
两周前
就在数字货币的新闻网站coindesk上
有一篇不起眼的文章渐渐开始了发酵
其实倒也不是什么大事
文章指出
一个名叫
Alameda research的数字货币对冲基金
存在着债务风险
常在b圈混的人
对于这种风险已经见怪不怪了
毕竟在今年这种泥沙俱下的环境下
有债务风险的b圈公司
实在也不在少数
不过这篇文章所牵扯出的后续
是当初没有任何人能够想到的
Alamida的风险的确有些特殊
这家对冲基金总共有146亿资产
以及80亿的债务
不过这146亿的资产里
有60亿的来源比较特殊
它来自于创始人
Sam Bankman fried的另一家公司
这名字太难读了
咱们接下来就简称为s b f吧
这个s b f的另一家公司
就是大名鼎鼎的笔圈第三大交易所
f t x而这60亿的资金
就包括FTX发行的代币FTT
以及一些来路不明的FTX的资产抵押
如果我们刨去这60亿的资产后
Alamida的还债能力令人怀疑
文章发表后
一些借钱给阿拉米达的机构
首先坐不住了
纷纷开始找阿拉米达要钱
而创始人SBF要想真的还钱
他就得卖币
可这币一卖
影响的可就不光是阿拉米达了
FTX这边也得受影响
果不其然
FTX发行的代币FTT的投资者开始害怕
他们担心FTT的币价将保不住
所以开始纷纷提前抛售FTT跑路
而且其中
就包括数字货币最大交易所的老板
赵长鹏果然FTT确实扛不住了
币价三天的时间就暴跌了90%
本来还钱能力就存1的Alameda
这下最重要的资产FTT接近归零
还钱的希望就更加渺茫了
于是很快公司就资不抵债
宣告破产了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而结束
在Alameda宣告破产后不久
又有媒体爆出
创始人SBF挪用了FTX的用户资金
来资助Alameda进行还钱
原来债主催Alameda还债
还不是最近才发生的事情
而是已经催了好几个月了
在这几个月内
不断有各种b种消失
各种b圈公司纷纷宣布倒闭
债主们的日子也都不好过
他们就可着阿拉米达这种还
活着的羊就玩命嚎
可谁知道Alameda也根本不进号
他的资产本来就有问题
债主这一顿催债
SBF又拿不出现金
那可怎么办呢
于是他想出了一部婚招
挪用FTX的客户存款来给Alamida救急
他想着也许这波扛过去了
就能神不知鬼不觉的
再把这个窟窿给补上
结果没想到阿拉米达不仅没有扛过去
b圈的寒冬还愈演愈烈
这更加剧了阿拉米达的债务危机
这就意味着
FTX的客户存款全部打了水漂了
这下
得知真相的FTX用户可是彻底慌了
他们知道现在不取钱
可能就再也取不出来了
于是
就发生了金融市场中最经典的一幕
集队很快f t x就宣布禁止用户取钱
次日早晨公司在推特上宣布破产
创始人s b f也宣布辞职
至此b圈的第三大交易所终局已定
五力回天
你以为这就已经结束了吗
并没有FTX掀起的巨浪仍在翻腾
现在很多和FTX相关的公司
纷纷面临着被清算的命运
不仅如此
投资者也不禁怀疑
难道SBF是唯一一个在b圈里
敢这么乱搞的人吗
会不会还有什么别人也在玩火呢
这不另一大数字货币交易所Crypto dot Com
最近也陷入了麻烦
有人就发现
他在10月份把自己80%的仪态币
都转移给了另一个叫做gate
到IO的交易所
这不免让投资者担心
是否FTX的闹剧也会在Crypto dot Com
上再次上演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数字货币借贷公司Genesis近期
也陷入了巨大的麻烦
而另一边
传言券商blockfight
更是直接准备要走破产程序了
现在这么大一颗雷爆了
而且爆的这么彻底
你可能会想
b圈从业者们
这一下应该能长点心了吧
这会不会是b圈触底的信号呢
咱先别急着下结论
因为这并不是b圈第一次发生
这种规模的爆雷了
就在几个月前
另一起触目惊心的爆雷事件
也曾引发过一场b圈的矩阵
就在今年7月
数字货币领域最大规模的对冲基金
坐拥100亿美元资产的行业巨鳄
三件资本宣布破产了
破产的直接原因也是因为币价的下跌
导致公司资不抵债
最终破产
不过这个故事更加精彩
里面充斥着各种币
圈大佬们的博弈和算计
我
讲过这期事件
感兴趣的看官
可以移步到会员频道查看
和如今FTX的破产一样
当初三建的破产
也引发了b券一系列公司的财务危机
据破产法庭文件的披露
三建总共欠了24家公司上百亿的债务
而随着三建的破产
这些债务也全都打了水漂
承受了巨额损失的债主们欲哭无泪
Voyager
Celsis等大型借贷公司纷纷宣布破产
全长block FA
也因此陷入了巨大的财务危机
剩下大大小小的受影响的公司和个
人不计其数
破产潮席卷了整个b圈
在所有这些破产公司中
最令人唏嘘的是这家叫做
voyage的借贷公司
我翻看了一下他们的财务记录
真是让我大跌眼镜
可以看到
在Voyager所有借出去的这11亿美元当中
光三件溢价就占了6.5亿美元
占比58% 这种借贷比例
在正经金融行业里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因为他暴露太多风险在一家公司上了
一旦这一家公司出了问题
58%的钱都收不回
那借贷公司的破产也就成为必然了
更搞笑的是
占比33%的voyage的第二大借款人
正是最近破产的Alam 1的
看来给这家公司做风控的人
得进行业的黑名单了
当初我在分析三剑破产的时候
曾经预言
三剑不会是最后一个爆雷的b圈公司
之后肯定还会有
很不幸这句话这么快就应验了
现在我也想说
FTX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爆雷的公司
之后大概率还得有
那为什么我敢这么说呢
这是因为三件也好FTX也罢
他们都不是一个个例
他们的问题本质上是系统的问题
只要系统的问题没解决
里面的个体就一定还会犯错
现在一提到FTX破产
你去看吧
各种社交媒体上的评论
都是去骂创始人SBF
如何贪婪
如何无知的
之前三建破产的时候
虽然很多圈外投资者还不知道
但是圈内的人也都在骂三建的老板
苏和Kell
说他们无能
嘲笑他们玩不懂金融
但事实真的就这么简单吗
真的就是因为他们个人的问题
导致了这些乱象吗
其实这些b圈的金融公司们
也处于一个困境当中
虽然我们事后看
总能找出他们的各种不该
但是身处其中
他们其实也有很多身不由己
我要事先声明
我这里可不是给他们开脱
而是想说
咱们不能只关注他们个人的不该
而忽略了背后更大的系统性的问题
咱们就来看刚刚我们嘲笑过的目标
voyage你想想
如果你是这家借贷公司的老板
你们行业内的玩家本来也不多
你也知道他们各有各的问题
你能怎么办呢
你能不生存吗
肯定不行
你还是要得找业务
那这时
如果行业内最大的两个玩家3件资本
Alamida research找到你
你会拒绝他们吗
你当然也可以
但你不做他们的业务
那就得找行业内
其他更加歪瓜裂枣的公司的业务
而且你还不一定能做得好
当整个b圈都只关注成长
都想着要爆发性收益的时候
不是每一家公司都有勇气
去因为风控而拒绝一个行业巨额的
那像三建
LME这样的对冲基金呢
他们作为行业内最先富起来的人
有权利有资金
而且还没人管的了
所以
他们就吃准了这些借贷公司的软肋
利用自己的优势不断的借钱扩张
不过你也别简单的以为
他们就是剥削劳动人民的地主嘴脸了
他们真的就不在意风控吗
其实也不是
但一旦上了这条船
你也会身不由己
你就是不想借钱
也不断有人捧着钱给你让你投资
而在牛市中你又很容易能够赚到钱
从简入奢易
从奢入简难
当你尝到了甜头
要想再回去做好风控那可就难了
在市场和人性的双重考验下
久而久之
换做是谁也早晚要犯错
死活听起来
这种相互捧杀的现状
变成了一种无解的模式
这种爆雷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但真的就没有破局的方式了吗
其实
同样的事情在历史上也曾屡次上演过
对于这种困局
前任早已摸索出了破局的方法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
过去的人们是怎么做的
其实同样的事情
也发生在100年前的股市当中
在上世纪20年代
借钱买股票的方式
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margin刚刚兴起
他确实能显著帮投资者提高收益
但是
人们还不知道要怎么控制margin的风险
当时投资者可以随便的借钱
随便动用杠杆去买股票
在他们心中有一个信仰
就是认为股票永远是涨的
而券商也是这么相信的
他们都愿意把钱借出去
根本就不关心什么风控
反正这些借出去的钱
投资者都是能赚的
我不借也有其他券商会借
在这种氛围之下
就造成了全民借钱超过的现象
很多买股票的人
都是上了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杠杆
以求一夜暴富
而这何尝不是今天b圈的现状呢
当然了
这种疯狂毫无疑问是不可持续的
后面的故事我想大家也都很熟悉了
1929年大萧条开始后
股市开始崩盘
这些投资者的钱全部都血本无归
绝大部分的券商和金融
公司也都宣告破产
这也间接导致了
经济陷入了更深的泥潭
不过咱们从后视镜里去回看那段历史
你会发现
大萧条的泡沫破裂
其实反而推进了股市的发展
最核心的一点原因就是在那之后
监管部门介入了市场
他们终于意识到了margin的问题
于是下重手去实施监管
有了监管之后
券商放贷
以及民众借贷都有了更加严格的限制
margin这个炒股工具
在得到了应有的监管之后
在接下来的100年中
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同样的情况
也发生在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
那次危机的导火索
是次贷这个金融衍生品
而当时的各大银行为了谋求利益
滥用次贷衍生品
最终导致了全球百年来
最大的一次经济衰退
那这次危机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同样少不了监管的入局
在那之后
银行业实施了更为严格的巴塞尔协议
和一年一度的压力测试
最终规范了整个金融系统的风控标准
如今金融衍生品依旧存在
而且在不断促进着金融行业的发展
所以你看无论是29年的margin
还是08年的次贷
亦或是现在的数字货币
我认为他们都是好的金融资产
或者金融工具
然而缺乏监管的工具是危险的
人类已经无数次的证明
光靠人性是无法驾驭这些工具的
我们必须要靠规则
而这个规则就是监管
这就是我一开始所说的
数字货币领域系统性的问题
监管的确实
现在
我们再回到FTX和Alameda的破产当中
去你还觉得
是因为创始人SBF的无知和贪婪
导致了这些乱象吗
在一个有完善监管的市场里
SBF
要想把FTX的用户的钱挪给LME的还债
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
在传统的金融券商中
如果该券商还有其他金融相关的业务
比如说就是对冲基金
那是必须设定一条明确的防火墙的
目的
就是为了保证业务之间的资金和信息
是相互独立
并且不受影响的
另外像SBF这种
同时担任
券商CEO和对冲基金CEO的行为
在传统的金融市场中也是明令禁止的
除此之外
为了保证券商客户的利益
很多国家政府
还会给本国有牌照的券商兜底做保险
以免券商破产时
客户存在券商的钱也都血本无归
甚至
有些政府还会专门成立一些保险机构
来保证券商等金融机构破产时
还能有一定的财力去救助
可在b圈中
这些金融市场里最基本的监管却
完全没有
所有的玩家都要靠自觉
来维护这个圈子的正常运转
在这起事件中
最后居然是靠网络上流传的一篇文章
才把这个事件捅破
这相当于是把监管的重任
完全放到了民众
手上这肯定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所以在我看来
在b圈监管还没有完善之前
b圈的问题还会一直存在
类似于FTX和三件这样的乱象
可能还会发生
不过我也认为
b圈的监管是一定会来的
而且一定会来的越来越严厉
尽管这会带来b圈玩家的抵触
但数字货币要想发展
这必然是大势所趋
最近b圈也传来了一些好消息
美联处理专门负责监管的副主席
巴尔正在向国会提出
他们要对数字货币
实行类似于传统金融服务商的监管
而碧安的创始人赵长鹏也公开表示
他想要成立一个机构
去给行业建立准则和监管
这里面就包括
借鉴传统金融里面的审计
还有为了提高透明度做的信息披露
在我看来
这些对于数字货币的发展来说
都是好事
其实监管对于数字货币的意义
不仅仅是防爆雷这么简单
长期来讲
它对于币价的提升也是很有帮助的
因为只有行业监管完善之后
数字货币才能真正获得大资本的青睐
现在
大资金对于数字货币的渗透率并不高
整个数字货币市场的价值也不大
不过是8,000亿美元左右
还不到苹果一家公司市值的一半
主要原因就是机构的参与度还太小了
而一旦监管能够得以完善
我相信会有更多的机构资金选择入场
这对于数字货币行业长期的发展来说
也是有益的
现在咱们可以回答
一开始的那个问题了
b圈接连的爆雷是否会牵扯到股市呢
我认为是不会的
因为b圈的规模还太小
而且并未牵扯太多大机构的资金
即便真的爆雷
也不会影响到主流金融系统的安全性
我想大家应该可以放心
今天说了这么多b圈的乱象
可能又有看官要说我故意踩
树做货币了
其实老观众们应该都了解
我个人是非常看好区块链技术的
我自己原本也有一段时间的从业经历
如果我们从一个更长远的角度
去思考一个行业的发展
他们往往会遵循一个相对简单的逻辑
资本是无法赋予技术价值的
但是时间可以
有价值的技术他不会被时间埋没
我相信
数字货币未来也会有它的一席之地
只不过现在在监管还没有完善之前
对于我个人来说
它还不具有投资价值
随着ftx这类中心化交易所的信用破产,
去中心化的交易越来越走向人们的视野,
未来人们将越来越对中心化的机构产生不信任危机,
这是大势所在!
去中心化的交易不会有盲目扩张导致的信用危机,
实际上人类的所有金融危机几乎都是因为盲目扩张的欲望导致的!
而去中心化交易所将彻底解决这种系统性问题。
未来币圈将受到非常严厉的来自中心化机构的监管和打击,
而这正好是使去中心化交易所成长的养料和时势。
暂无评论内容